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統籌推進森林、草原、濕地、荒漠生態保護修復和鹽堿地綜合治理,讓“塞上江南”越來越秀美。這體現出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之間的辯證思考,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黃河的保護與治理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的考察足跡遍布黃河上中下游沿線多個省(區),多次發表重要講話并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其間作出了許多重要指示批示,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擘畫新時代黃河流域的治理格局與發展思路。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黃河流域各省區都要堅持把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作為謀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不利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事,堅決不能做。十余年來,黃河流域各省區按照黨中央部署,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使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流域水質全面提高,2023年優良水質比例較上一年提高3.5個百分點,劣V類斷面比例下降0.8個百分點。地級市及以上城市九宮格的黑臭水體已基本消除,時租會議黃河干流全線達到二類水質。
處理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是實現黃河見證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保護生態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就是發展生產力,因此只有充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才能把握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意味著要站在人與黃河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共享空間發展,摒棄以犧牲黃河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短期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把經濟活動限定在黃河生態環境可承受的范圍內,通過加強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黃河流域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推動上中下游協同保護治理,立足區域差異進行分類施策。黃河流域上中下游的生態環境各不相同,上游是巍峨廣袤的雪山草原,中游是千溝萬壑的黃土高原,下游是田疇連綿的黃河三角洲,可謂十里不同景、百里不同俗。應把黃河生態系統當作一個有機整體來統籌謀劃,充分考慮上中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的生態差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在上游地區進行水源涵養能力建設,打造以三江源、六盤山、若爾蓋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的水源涵養區,集中整治因過度放牧、過度旅游開發等人為活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在中游地區緊緊抓住水沙關系調節這個“牛鼻子”,完善水沙綜合調控機制,做好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因害設防配置淤地壩等工程防護措施,采取喬、灌、草等生物防護措施有效減少入黃泥沙。在下游地區重點進行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大力推進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的保護和修復工作,打造以黃河瑜伽教室三角洲濕地為主,集防洪護岸、水源涵養、生物棲息等功能為一體的河口生態保護區。
運用法治護航生態文明建設,開啟依法護河治河嶄新篇章。只有實行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在為母親河保駕護航的保護治理實踐中,法治力量同樣不可或缺。2023年4月1日,黃河九宮格保護法正式施行,為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在立法方面,黃河保護法不僅在宏觀上明確了黃河保護治理的基本原則與目標任務,還在微觀上對各項保護治理措施進行了系統設計,構建起全面、科學的黃河流域生態文明建設法律規范體系。在執法方面,黃河保護法遵守統籌兼顧原則,建立了國家、省(區)兩級管理機制;強調了預防和源頭治理的重要性;設立了黃河流域管理機構,為行政機關和執法人員依法保護治理黃河提供了詳盡的行為守則。在司法方面,黃河保護法在違法行為的具體列舉和認定標準、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和罰款計算等方面,作出了具體規定,為司法機關裁判損害黃河生態環境案件提供了切實的法律依據,進而能夠有效遏制非法排污、資源訪談濫采等違法行為。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就的同時,也應當清醒地認識到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并非一日之功,目前尚有生態環境仍待改善、保護性修復還需加強、沿線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動力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我們應當總結經驗、歸納方法,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最終實現黃河長久安瀾、造福人民的豐功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