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流金去九宮格私密空間產業興_中國網


山西大同黃花、福建沙縣小吃、陜西延安蘋果、湖北嘉魚蔬菜……放眼大江南北、廣袤鄉村,各具特色的地方農產品,正逐步點亮鄉村經濟的版圖。

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考察時多次為這些“土特產”點贊,為富民產業出思路、謀發展,強調要“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推動鄉村富民產業升級”,“探索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

隨著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政策扶持持續加力、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產業鏈條漸次完善,以“土特產”為主角的鄉村特色產業正成為農民的“金飯碗”、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目前,農業農村部已支持各地建設220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158個全產業鏈產值超100億元的集群,支持建設35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1709個農業產業強鎮,加快推進各地“土特產”變成富民“大產業”。

踐行一個理念,激活一方“土特產”

“3元1斤,摘100斤就有300元入賬。”貴州省六盤水市陡箐村村民王德2015年開始種植刺梨,經過精心管護,曾經不起眼的野果成了他的“致富果”,如今每畝刺梨每年可采收鮮果2000斤左右,收入可達6000余元。

位于烏蒙山脈腹地的六盤水,被喀斯特地貌緊緊包裹,巖石裸露、土壤瘠薄,傳統農業發展舉步維艱。就在這片看似荒蕪的土地上,卻孕育著頑強的生命——刺梨,即使在石縫里依然能扎根生長。六盤水較高的海拔、涼爽的氣候條件、充足的陽光照射,使其成為刺梨最佳適生區之一。

在“兩山”理念的指引下,當地政府意識到,刺梨這種小野果,也能發展成為破解生態難題、帶動經濟發展的大產業。2015年起,貴州逐步發展起刺梨規模化種植,并不斷推動刺梨產業提質增效。如今,刺梨已經成為貴州百億級特色優勢產業,刺梨汁、刺梨原漿、刺梨氣泡水、刺梨糕、刺梨面膜……各式各樣的刺梨產品屢屢“出圈”。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從北方的廣袤田野到南方的綠水青山,從西北的戈壁沙漠到東南的漁港古鎮,不同氣候、土壤、水源孕育了獨特的自然教學場地資源。產業振興的關鍵正在于因地制宜選準產業,打通“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

在“山城”重慶,大山大河的饋贈,孕育出梁平柚這一名優“土特產”。冬日時節,來到梁平區合興街道龍灘村,合興柚海果園里的柚子已進入采摘黃金期,漫山的柚子掛滿枝頭,柚香四溢。

“果園的柚子樹都是農戶自己的,每年的種植收益少則三四萬元,多則20多萬元。”梁平區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張強介紹,合興柚海建立起“龍頭企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戶”運營機制,在不流轉土地的情況下也能實現標準化種植、規模化經營。

“土特產”的生命力在于“土”,做好“土特產”文章,要在找準特色的基礎上科學規劃,讓特色產業落地生根。近年來,梁平區以“產業帶”為支撐點,新改建梁平柚標準園15萬畝,構建起“三帶三線”產業布局。同時,制定了一系列技術規程和分級標準,建立起品種選優提純機制,確保梁平柚品質與產量雙提升。

此外,梁平區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打造集遠程監測、智能灌溉、農事管理、全程追溯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柚園系統,為柚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在產品開發上,梁平區更是做足文章,不僅銷售鮮果,還大力發展精深加工,研發出柚子果脯、柚子汁、柚子酒等產品。

放眼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的集聚發展效應已初步顯現,產業規模穩步壯大。各地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特色養殖、特色食品、特色手工等,形成了一批類型豐富、鏈條延伸的特色產業,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后分4批遴選認定308個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涉及蘋果、茶葉等特色農產品132種,引導特色產業集中集聚發展。

打造一個品牌,助力一地增效益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支持打造鄉土特色品牌。農產品有很強的地域特征,消費者很容易將農產品與產地關聯在一起。要想在眾多同類農產品中脫穎而出,必須堅定走特色路子,靠品種取勝、品質爭先、品牌增效。

山丘櫛比,云霧繚繞,溪流盤曲的“九灣十八包”,孕育了“天生霧,霧生露,露生耳”的通江銀耳。“近些年,一提到通江,越來越多的人就會立即想到通江銀耳,說明品牌打出去了,有名氣了。”四川巴中市通江銀耳(食用菌)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侯華自豪地說。隨著品牌逐步打響,依托朵朵銀耳形成的產業鏈條,實現綜合產值35億元以上,為四川通江縣1.78萬農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增收效益。

品質是品牌的基石,為了進一步提升通江銀耳的品質,當地對獎補方式進行了創新調整。“過去無論好壞,老百姓的菌棒我們每段補貼2元,現在則必須按照一定收購標準把銀耳種出來才能補貼。”通江嘉祐農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基地負責人馬開勝說。從補前端到補終端,從補生產到補流通,看似教學場地農戶到手的補貼款沒變,但更深遠的轉變,是從無所謂“種不種”“種得好不好”到“必須種好”的轉變。政策上的一小步,邁出了群眾觀念轉變和品牌打造的一大步。

除了做優農產品品質,還要將地域元素嵌入到農產品營銷中,將產品優勢、地域優勢轉變為品牌優勢,帶動一方特色產業發展壯大。

每年七八月份,大同黃花采收期到來。一踏進山西大同云州區,就仿佛置身黃花的海洋。為擦亮這塊“金字招牌”,大同以黃花為媒,吸引全國游客前來。近年來,大同采取“黃花+文化”“黃花+火山”“黃花+體育”等模式,建成火山天路、忘憂農場等鄉村旅游點,推出“忘憂仙子”評選大賽、黃花宴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挖掘黃花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讓黃花文化扎下根來、開花結果。

品牌叫得響只是第一步,要想賣得好,還要走出去對接市場。從2018年開始,當地不僅大力開發多種黃花產品,組織企業參加各類農展會,開展系列產銷對接活動,還積極探索線上銷售,不斷提高大同黃花品牌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近年來,我國農業品牌建設步入快車道,品牌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逐步顯現,以區域公用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為代表的各類農業品牌,已成為引領產業升級、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農業農村部啟動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工作,目前培育計劃品牌總數已經達到226個,涵蓋果品、畜禽、糧油、蔬菜等多項類別。

做強一根鏈條,帶動區域齊發展

讓“土特產”真正成為帶動一方經濟、助力農民增收的致富產業,需要在融合上下功夫、在業態上開新路,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將過去“原汁原味”的“土特產”打造成鏈條更完整、業態更豐富的“多汁多味”的“土特產”。

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水系的甘肅天水市,兼具南北氣候條件,高海拔、厚土層、足光照,孕育出風味獨特的花牛蘋果。近年來,天水市加快推進果業迭代升級,著力打造現代山地特色農業示范區,以花牛蘋果為主的蘋果面積發展到123萬畝,產值達79億元。

在現有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推動產業蓬勃發展?走進天水青青果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蘋果加工生產線正有條不紊地運行。“只要是果農種出來的蘋果,我們都會應收盡收,公司每年收購蘋果大概30多萬噸,帶動農戶30多萬戶。”公司負責人王健生表示,除了銷售鮮果,公司還開發了蘋果汁、蘋果氣泡蘇打水等衍生產品,通過不斷延伸產業鏈,為蘋果價格和農戶收入托底,進而激發果農種植積極性。

小果品、大民生。近年來,天水市不斷補齊蘋果產業發展短板,形成了蘋果種苗繁育、種植、貯藏和蘋果脆片、蘋果白蘭地深加工的全產業鏈,探索蘋果加工由單一果汁向果品脆片、果脯、含片、果粉、果泥等多樣化加工品拓展,實現了蘋果價值的全方位挖掘與提升。如今,花牛蘋果產業已成為天水的特色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隨著產業鏈逐步延伸,特色農產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綜合利用加工正協同發展。2023年,全國特色產業規模以上加工企業數量已達小樹屋5.2萬家,產值高達8.2萬億元。

要讓“土特產”真正建成產業、形成集群,需要有跳出“土特產”看“土特產”的視野,在“+文化”“+旅游”“+生態”等上面做文章,發展生態旅游、民俗文化、分享休閑觀光等新業態,讓鄉村特色產業更具吸引力、競爭力。

在云南省紅河州元陽縣,產于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的紅米,是哈尼族種植了1300年的優良品種。近年來,元陽縣依托哈尼梯田資源優勢,把產業發展與保護世界文化景觀遺產相結合,依托龍頭企業帶動、重點園區支撐,讓“一粒米”穿越千年繁衍生息。

歷經十多年的發展,元陽哈尼梯田遺產區已煥然一新。遺產區內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鄉村旅游發展如火如荼。家鄉的發展,吸引了大批年輕人回鄉創業,新街鎮黃草嶺村村民馬春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創辦的小馬哥鄉村旅游合作社,不僅收購村民手中的紅米、糯米、糙米等農產品,還帶動周邊村民積極發展農家樂、農家客棧。“帶動大家一起致富,這是我的夢想。”馬春生信心滿滿地說,“現在,我們的合作社已有200多戶成員,今年紅米銷售量達到了26噸左右。”

元陽縣的變遷,是全國休閑農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2021-2023年,農業農村部從全國遴選180個資源優勢明顯、設施條件良好、組織保障有力的縣區開展休閑農業重點縣建設,推動其在設施完善、功能拓展、模式創新、政策集成上率先突破,引領休閑農業高質量發展,從而激活整個縣域經濟。

完善一個機制,唱響產業“富民曲”

今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與田間勞作的菜農聊收入,強調“首先是要發展富民產業”“不能忘了農民這一頭,要讓農民得到實惠”。通過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一方特產正逐步成為農民增收的“金鑰匙”。

廣東茂名高州市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但得益于良好的水熱條件,隨處可見荔枝、龍眼等地方特色果樹。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依托一方水土,大力發展荔枝產業,通過整合種植、倉儲、物流、加工等多方資源,成為省級“一村一品”荔枝生產專業村。

然而,柏橋村荔枝產業的繁榮并非一蹴而就。曾經,組織化程度低、市場存在信息差等原因一直制約著當地荔農增收。“以前是坐等采購商來收荔枝,沒有市場議價權,在冷鏈物流、精深加工等環節也普遍存在短板。”2012年原本在深圳一家保險公司從事管理工作的何達為決定返鄉,并成立龍眼荔枝專業合作社,通過電商銷售模式帶領鄉親們致富。“目前,合作社通過簽約保底收益帶動農戶300余戶,通過收購輻射農戶2000余戶,年荔枝銷售額達1300余萬元。”

以新型經營主體吸收農戶進入種植、銷售、加工、物流等產業鏈全環節,實現產業發展紅利共享,在高州已漸成“燎原之勢”。目前,全村約七成人口從事荔枝電商,荔枝物流成本降低近三成,輻射帶動約40萬荔農。

近年來,特色產業經營主體培育不斷壯大,全國已認定特色產業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022家,營業收入總額超過1.3萬億元,已發展龍頭企業帶動、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跟進、廣大小農戶參與的特色產業產業化聯合體4800多個。全國發展特色產業的農民合作社達到176萬多家,家庭農場達到121萬多家。農民工、大學生、退役軍人等返鄉創業人員中,從事特色種養、休閑旅游等產業的人員達到860多萬人。

在產業布局上,各地紛紛將農產品加工環節和增值收益留在縣域,培育和發展具有比較優勢、帶動能力強、就業容量大的富民產業,讓農民實現在家門口增收致富。

云南文山州丘北縣是“中國辣椒之鄉”,立足厚實的辣椒產業基礎,丘北縣大力發展辣椒產業,給廣大椒農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辣椒從育苗、移栽、管護到成熟采摘,每年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當地群眾不僅通過流轉土地獲得收益,還在辣椒種植基地就近就地務工。

為讓農民能夠更多地共享產業發展的紅利,丘北縣建立黨組織領、龍頭企業幫、專業合作社帶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訂單生產、土地流轉、基地務工、交九宮格售生產資料、托管代養、入股分紅等方式促進農戶多渠道增收。

“我們公司已形成從制種、育苗、移栽、收購、生產到出口的生產鏈,部分產品遠銷美國、日本、加拿大等國家。公司通過‘互聯網+金融+實體’的經營模式與農戶建立了穩定可靠的合作機制,先后帶動種植農戶1434戶。”丘北青丘辣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永舞蹈場地介紹。

特色產業聚集了資源、聚攏了人氣、聚斂了財氣,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有錢賺,聯農帶農益農效果明顯,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據測算,75%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農戶建立了緊密利益聯結,不僅做給農民看,還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

興一個產業、活一片經濟、富一方百姓。“土特產”是鄉村振興“富礦”,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通過不斷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土特產”必將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注入更強動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