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以才成,業由才廣。鄉小樹屋村振興,人才是關鍵。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有序引導城市各類專業技術人才下鄉服務,強化農業科技人才和農村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
近年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首都人才聚集的優勢,堅持“大城市帶動大京郊、大京郊服務大城市”,編制印發支持鄉村人才創新創業的有關政策文件,長期舉辦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優秀創業項目評選資助、農村創業創新大賽等活動項目,深入挖掘引進優秀人才進入鄉村創業干事,為北京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如今,在京郊已有一大批高知、高產、高效的“新農人”,他們在鄉村或創辦企業,或成立合作社,或注冊家庭農場,為北京現代農業不斷增添新主體。同時,他們用新思維、新技術、新模式推動著首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助力京郊鄉村振興打開新局面。
新技術應用的“種子選手”
聲音爽朗訪談、利落干練,這是大興區四季陽坤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劉福娟給人的初印象。“我的成功秘訣就是深耕農業,不斷學習新技術,帶著村民一起攻堅克難。”這是她創業近10年堅持的理想信念,也是工作經驗總結。
2015年,劉福娟辭掉城市白領工作,在大興區龐各莊鎮這個“西瓜之鄉”辦起了農民專業合作社。2017年,為落實北京市“煤改清潔能源”政策,她將產銷一體的農業合作社轉型為集約化育苗場,從零開始轉換賽道。
得益于市、區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育苗場不僅享受瓜苗補貼,還獲得財稅金融、農業保險等全方面支持。有了底氣的劉福娟,積極嘗試應用各種新技術,不斷提升育苗場的科技水平。
現代化智能育苗設備,可以精準調控育苗條件;滑軌,運送種苗等物資,大大提高了效率;節約用水處理器,灌溉水達到直接飲用的水平;與多位農業專家研制的第九代日光溫室,即使室外零下18攝氏度,溫室內依然能保持12攝氏度的溫度,保證植物根須不結冰,實現冬季生產果菜……各種農業新科技在劉福娟的集約化育苗場“大展身手”,讓人目不暇接。
目前,四季陽坤集約化育苗場已是北京市規模最大的育苗場,平均每天供應15萬株瓜苗,不僅滿足大興區農戶種苗需求,還供應全國其他省市地區。同時擁有“生態分享農業科技園”“鵬程生態園”“順智特色種植基地”“大型育苗場及生態園”4個蔬菜基地,年產蔬菜485.6萬斤、西甜瓜384.5萬斤,帶動上千農戶增收致富。
“我們不僅為農戶提供農資,還有技術講解和培訓,任何疑難雜癥在育苗場都有解決辦法,為的就是讓農戶放心安心。”回憶起育苗場的創業之路,劉福娟頗有感慨。“極寒天氣、7·21暴雨、雪災冰雹……這些年我們遇到很多難關,但承諾農戶的種苗一棵也不會少。”
如今,四季陽坤集約化育苗場已成為北京種業發展的一個生動典型,而像劉福娟這樣奮斗在北京種業創新之路上的“新農人”還有很多。在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和廣大種業新主體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北京種業創新資源雄厚、創新成果豐碩、頭部企業集聚、創新環境優化,全面推進種業振興、打造種業之都的目標可期。
新模式助農的電商達人
“互聯網+農業”是這幾年鄉村一直火爆的新業態。在北京著名的“大桃之鄉”平谷區,有一位返鄉創業青年就把樹上的大桃“連”上了網,由此改變了當地大桃銷售九宮格的傳統模式,開啟了手機直播賣桃的新方式。她就是全國人大代表、北京綠農興云果品產銷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岳巧云。
時間回到2016年。彼時,一份由國家8個部委聯合印發的《“互聯網+”現代農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同不少人一樣,岳巧云也被“互聯網+農業”這個農業產業創新模式所吸引,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平谷人,她深知鄉親們賣桃的艱難,為了能讓家鄉有所改變,她毅然辭掉了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創辦起合作社。
抓住時代脈動的岳巧云,在平谷開啟了“互聯網+大桃”的電商營銷模式。幾年來,通過網店直營、基地直供、移動銷售、直播帶貨和平臺推廣5種運營模式,平谷大桃迅速銷往全國各地。
當下,新質生產力被頻頻提及。在岳巧云看來,大桃產業的新質生產力就是數字化產業運營和媒體傳播,但這只是手段,誠信和品質才是第一生產力。“把直播間開在桃花源里,讓消費者看到透明的供應鏈體系,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地把飯碗端在自己手里。”她表示。憑借“良心桃”“誠信桃”,她帶領果農在誠信的道路上不斷增收致富,并榮登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
如今,在電商跑道上一馬當先的岳巧云,不僅有專業的產業鏈和技術團隊,還開設了電商培訓班,手把手傳授電商知識,打造出一支以農民為主體,平均年齡30多的“村播”隊伍,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懂經營、懂電商的小樹屋“新農人”,帶動上萬農戶增收致富。
村播打開了京郊農產品銷售的新渠道,也為京郊休閑農業帶來新活力。為深化農文旅融合的京郊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積極培育選樹一批像岳巧云這樣的鄉村電商直播達人,不僅有相關政策的扶持,還有專家輔導團現場“把脈問診”。在電商達人們的示范引領下,京郊休閑農業正在不斷邁上新臺階。
新思維經營的鄉村創客
“我想成為城市到鄉村的造夢者。”洋溢青春活力的李一方,在2018年帶領4位海歸女碩士組成的創業團隊,來到密云區溪翁莊鎮金叵羅村,與村民攜手創建飛鳥與鳴蟲農場,開始了她向陽而生的夢想生活。
與一般的鄉村農場不同,李一方在農場的設計和建設上遵循國際先進的樸門農業設計理念,使用太陽能光伏作為農場主要能源,堅持水的循環利用、垃圾減量回收和堆肥,是北京首家以食農教育為核心的有機農場,并在努力成為全國首家碳中和農場。
在李一方的日志里寫道:在這座小農場上,不使用化肥和農藥只是一個基礎,來到農場的客人跟我們一起在構建一個豐富、多樣、自我循環零廢棄的農業生態系統。舉例來說,3月,孩子們來為鳥兒制作了喂食器,幫小鳥度過青黃不接的春天;4月孩子們的活時租動,則是修建蚯蚓食堂,讓蚯蚓在飽餐了廚余后,更好地松土施肥,為地球工作。
天然酵母窯烤面包為核心的美食產品、從土地到餐桌的食物與農業教育活動、利用果樹間空隙土地建設的露營帳篷住宿……在這個占地50多畝的小農場中,一二三產實現了有機融合。
為了鼓勵像李一方這樣的“新農人”下鄉創業,多年來北京市農業農村局持續舉辦全市農村實用人才優秀創業項目、農村創業創新大賽等活動項目。2021年8月,李一方在北京市農村創業創新大賽中獲評鄉村振興人才優秀創業項目,獲得10萬元現金資助。她還被評為“2021年度北京市休閑農業十大杰出創業女莊主”。
融入鄉村回報村民,這也是飛鳥與鳴蟲生態農場的追求。為此,農場采取與農民合作社共同投入、利益共享的方式合作經營。從2021年開始,農場連續3年將面包禮盒收入的10%用于幫助有困難的鄉村女性;2023年12月20日,正值農場入駐金叵羅村2000天,20多位志愿者與村干部在農場里一九宮格起包了2000個餃子,請村里的老人吃……發生在農場里的一樁樁或大或小的事情,都是李一方和她的伙伴們創業激情與愛農情懷的生動寫照。
下一步,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將采取有效舉措,不斷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企業等新主體,引導和幫助更多有學識、有思想、有情懷的“新農人”加入鄉村振興的大方陣中,在廣闊的京郊大地上共謀鄉村美好未來!